在故鄉,有一種果實,如拇指般大小,酸甜適中,吃后開胃消滯,故深受父老鄉親喜愛,這種果叫木竹果。
我到城里工作的第一年,立春過后,父親特地和我在祖屋的前后各種了一棵。由于我在城里,不怎么回鄉,管護及施肥就交給父親。四年后,兩棵木竹果樹開始掛果,深秋時節,父親捎話,讓我回家看看。
只見種在屋前的那果樹結出的果實雖然色澤橙黃,但瘦小,不起眼。看到這些果子,我不屑一顧。
我穿過老屋廳堂,進入小巷,來到院子后面的那棵果樹前,仰望果樹,可見碩果累累,燦燦金黃,令我直咽津。這果實明顯比屋前那棵樹的果子要大得多,也好看得多。
一樣的果樹,結出不一樣的果。
我拿起一根竹竿,朝著這棵樹的金黃果子拍打,竿起果落,拾起一只,剝皮入口。“怎么這果那么澀酸?一點兒甜的味道都沒有……”我眉頭緊皺,酸澀得令我眼睛幾乎睜不開。
隨后,我又來到房前這棵并不起眼的木竹果樹,拿著那根竹竿拍打它,十幾只果應聲落地。我拾起一捧果在手,拿一只剝皮放入嘴,品質好,口感佳,“呵呵,酸甜適中,味道太好了!”驚奇得使我叫出聲來。一下子,我吃掉一捧果子。
一樣的果樹,結出不一樣的味道。
“為何同時種植的兩棵果樹,結出的卻是味道不同的果子呢?”我不解地問父親。
父親捋著蒼白的頭發說,房前的這棵樹,在屋前,如果施農家肥,氣味大,有臭氣,所以不施肥,但土地的肥分已經完全滿足它生長的所需,結出來的果子自然好吃;屋后那棵樹,因為旁邊就堆積了些豬牛糞,條件使然,果樹把根須伸了過來,扎在肥中,隨意汲取,結出來的果子自然碩大,但味道也自然不會好。
聽了父親的話,我先是一愣,后恍然大悟。果樹如此,人亦然。
“離這些東西太近了。”父親把那些肥料搬移到另一地方,那棵果樹病恙恙地過了半年。到深秋時節,竟也起死回生,兩棵果樹結出來的果實不相上下,每枚果子像拇指那樣大小,摘下嘗過,香氣濃,風味佳,味道純正,入口酸酸甜甜,吃后齒頰留香。
父親說:“人也一樣,特別是慢慢長大,工作了,有些東西離得太近,看似好,實則壞。”望著滿臉皺紋的父親、望著含辛茹苦給我最好條件供我上學的父親,我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,便淚流滿面。
此后,我一路向前走,一路對身后望著我的父親說:“父親啊,我明白,兒子明白……”(李智聰)
編輯:羅杰中
|